车轮故事:穿越时代的情感与困境
周末窝在沙发上刷老剧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部让我哭湿三包纸巾的《中国式离婚》。说来也巧,最近刚追完网飞新出的《碰撞人生》,发现影视剧里「撞车」这个元素真是常拍常新。今天就带大家看看,不同年代、不同国家的创作者们,怎么用方向盘前的故事戳中我们的心。
车轮上的命运交响曲
记得小时候看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》,冯远征老师那个雨夜追车的镜头,吓得我半个月不敢走夜路。二十年过去,现在的车祸戏码早就不单是推动剧情的工具。编剧们把方向盘变成了手术刀,剖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。
剧名 | 播出年份 | 撞车类型 | 社会议题 |
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 | 2019 | 报复性冲撞 | 媒体伦理/精神疾病污名化 |
《紧急呼救》 | 2020 | 连环追尾 | 急救体系/创伤后遗症 |
《三悦有了新工作》 | 2022 | 醉驾逃逸 | 殡葬行业/死亡教育 |
方向盘后的众生相
去年大热的韩剧《黑暗荣耀》里,那个在停车场被反复撞击的镜头,看得人后背发凉。编剧金银淑说这个设定参考了2016年《华盛顿邮报》报道的真实案件。相比之下,国产剧《相逢时节》里简宏成的车祸失忆桥段,虽然被网友吐槽老套,但收视率证明观众还是吃这套。
- 美剧偏爱用多车连撞制造群像戏
- 日剧常把车祸作为人生转折点
- 泰剧里的摩托车事故能占半集时长
金属撞击声里的社会切片
翻出2005年的《大长今》,尚宫娘娘们绝对想不到,现在编剧都开始讨论自动驾驶伦理了。HBO的《西部世界》第四季,那个无人车主动避让儿童的镜头,分明在问:当AI学会价值排序,我们的命到底值几个参数?
最近重看《人民的名义》,陈海局长那场蹊跷的车祸,弹幕里都在分析轮胎痕迹。要说细节真实度,还得看港产刑侦剧。《法证先锋》系列里,梁小柔每次出现场都带着激光测绘仪,比我家装修队还专业。
当车祸成为叙事密码
朋友老张是开滴滴的,他说最怕接到追剧上头的乘客。有次小姑娘上车就哭,原来刚看完《想见你》里黄雨萱遭遇车祸那段。要我说,现在的车祸戏都成情感催化剂了,比月老的红线还好使。
不过也有翻车的案例。某流量剧让女主在八车道上玩滑板,结果被观众做成鬼畜视频。交通局官微都出来科普:「道路千万条,安全第一条」。这届网友啊,追剧还自带交警属性。
下班路过小区广场,听见大妈们在讨论《狂飙》里的二手车交易市场。谁说车祸戏只能赚眼泪?高启强那辆旧普桑,现在都成网红打卡点了。影视照进现实这事,有时候比剧本还魔幻。